传统艾灸多以扶阳为主,阳虚体质的灸了效果好,阴虚体质不敢灸,一灸就上火,而有熊灸则擅长阴虚体质的泻火。
有熊灸法针对阴虚体质,采用清热泻火的滋阴灸法,通过手足端取穴引虚热下行,其“离穴不离经”的取穴特点,注重灸点吸力,能穿透经络深层调理。调理时观烟施灸,漩涡烟可判断气机运行,同时配合手法疏通,更利于虚热外排。
案例一
特别典型的阴虚体质:一位60多岁的男性,肝囊肿9-10㎜、胆息肉、肺结节、前列腺增生、蛋白尿、睡眠差,半夜2、3点醒;耳鸣;盗汗;牙龈出血,怕戴口罩;晚上心跳慢,约55次,有时心悸心慌;低热,下午体温37.3-37.6度,消瘦;3年前,在一年内不明原因瘦了20斤,平时无饥饿感;怕冷,冬天手冷,夏天怕热,汗多,头面油,脱发,唇干、黯,皮肤干,手掌红,右手抖……
可以想见这是多被动的生活质量!天天在身体不适中斗争。虽然本人有很强的中医认知,经方知识很扎实,但多年来都不能解决自己的身体问题。多方权衡比较,才终于下了决心求助于有熊灸的中医外治法。
图片
经过连续六天的调理,取得明显效果:他的面色已由黑黄转为白亮;手上皮肤由黯黑干枯变的滋润饱满些了;舌象也有很大变化,由阴虚状态转变,显出一些寒象了;经两次调理后,心跳已由55次提高到65次。
但因他病程长、气血较差,在调理过程中,不像别人有明显的排热邪反应(如脚底滚烫)和排寒反应(如手脚冰凉),只是会感觉到他的手心、脚心变温热或有些凉意。这种情况必须坚持调理,待到他的气血更足了,在调理过程中会出现更明显排热、排寒反应,到此时,体质的改善就快了。经过调理,最近三天,他已经有明显饥饿感,胃口变好想吃东西了,坚持调理下去,人会长肉、体重增加,气血更好。
目前的调理仍在清虚热过程中,调理后耳鸣消失了,但睡眠仍时好时坏;每晚盗汗时间由原三点钟,每天提前一些,现已到一点钟了,这说明已由肺经调理到肝胆经了。
调理过程简述:因每人身体状况不同,故中医均辨证施治,希望大家学习了解调理思路,而不是直接简单套用穴位。
初诊:阴虚严重,整个的经络都是壅塞的,闭住的,所以立即单独灸很难出效果,必须先做充分的疏通。
调理:前两天全部用手法,做全身疏通;第三天才认真用上灸法。灸的时候发现,他的经络是上下分开,是在屁股周围闭住的,所以先用“有熊隔物灸”(文尾附相关讲解),从腹股沟来打开通路。灸的过程中,热力能慢慢的渗到脚面,待气机行至足部时,脚底开始有觉知了;之后,再用有熊灸手持灸法继续调整气机。灸到第三天、第四天,他的严重失眠已有改善,连续几天,每晚睡眠时间增加1个小时。
第四天开始,调理思路换为先清热邪。在率谷穴做隔物灸,配合肘肩部位手持灸。灸完之后,胸膛间有燥热气发散出来,耳鸣好转。前胸后背气机打通了之后,表现出脚面的皮肤发白发亮,但当时只有一条腿明显,另外一条腿的气机调整还不太明显。
之后每一天都是有熊手灸和刮痧配合,根据他身体的变化,制定配穴方案,取穴基本在有熊灸常用穴范围内。另配合在环跳使用灸箱,做强排寒的灸法,调理时他能感觉到腿面发凉,这是寒气下行外排了。
到第九天调理的时候,观舌象变化已比较大了,脸色明显变好,变得白和亮了;胃口变好,有清晰的饥饿感,想吃东西了。因为他现在脸色发亮了,还把面部旧的斑显出来了,之前脸黑的时候把斑盖住了,看不到……
门店调理效果好但时间有限。这位顾客回家之后,自己坚持学习有熊灸,在逐步改善自己。久病之人,病去如抽丝,需要坚持灸,坚持调理。
案例二
第九期有熊灸高级实操营有一位学员,已患有20多年干燥综合症。在线下学习的四天内,一边学习一边实操,学治两不误,相当于做了一次专项调理了。
图片
四天调理,阴虚内热症状已明显改善:原舌质为鲜红、干燥、无苔,调理后变成了淡红、有苔、稍润的舌质,说明虚热在逐渐消散,津液复还。
艾灸看起来简单,好像人人都会,但其实不是的,艾灸是专业技术,一定要先学习。中医外治百花齐放,各家艾灸的方法也很多,希望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先好好学习,再灸起来,不是听说几个穴位就有用的。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灸治百病”才不是空话,也不会把自己灸伤——有些伤害是隐形的,只会随时间慢慢显现,短时间内你根本发现不了。
有熊灸重在调理气机,是医者之灸,表面可能没有热,但能深入调理身体深层问题;看烟施灸,可以在施灸的同时,达到收心回神的作用;同时简单易学,对小白非常友好。我公开这个灸法,是希望能带给更多家庭帮助和希望。有熊灸万家计划,欢迎大家加入,我们一起走向健康!
图片
【有熊隔物灸介绍】
1.特点与适应症
有熊隔物药灸是一种特色灸法,主要用于局部清热、拔湿毒,是对传统悬灸法的有效补充。其核心特点是能够清理热邪、虚火,并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能迅速缓解局部症状。例如,在耳鸣、耳聋的初期使用,有时一次施灸即可见效;对于疮疡、红肿、结节等症状,效果也十分显著。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
头晕、头重、偏头痛等。
耳鸣、脑鸣、耳聋、听力障碍等。
囊肿、息肉、脂肪瘤、结节等皮下病变。
溃疡、红肿、湿疹、带状疱疹等皮肤问题。
说明:需要经过一周以上有熊手持灸法调理后,再进行隔物药灸,相互配合以增强效果。
2.常用穴位
施灸时,选取适当的穴位,如:
头部:率谷、百会、枕骨。
躯干:中脘、膏盲、八膠。
手足:劳宫等。
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施灸。
3.操作流程
(1)施灸前准备
选取滴水观音根茎,切成一厘米厚片,用牙签扎十个以上小孔。 在根茎表面抹上薄层药粉(特制),以中和其微毒性。
取适量艾绒,捏成小团,并置于药根片上。
在穴位上覆盖双层纸巾,将准备好的药根与艾固定于纸巾上。使用防风火机点燃艾绒,使其充分燃烧。
(2)施灸过程
点燃约七至八分钟后,艾绒表面不再冒烟,但内部仍持续高温,可继续发挥作用。
轻轻取下纸巾,用手探测底部温度,如果不再感到灼热,则刮去余灰, 重新放置艾绒,进行第二壮灸。
可重复施灸三到四壮,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一小时左右。
图片
图片
声明:本公众号不推荐任何医生,所有调病方法、方子和观点仅供有缘者参考,如果调治过程中出现偏差,概不负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倍顺网-股票配资-114配资网-个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