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若是阴气盛于上,(寒湿盛重在脾胃也。)则下虚。(肠虚也。)下虚则腹满胀。阳气盛于上,(阴虚阳亢也。)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重”“逆”疑颠倒,此句当作“则下气逆上而邪气重”。邪气重,指寒湿盛重在下。)逆则阳气乱,(阳气乱,指阳气亢盛导致气血逆乱。)阳气乱则不知人也。
经曰:太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咰仆。(咰,当为“眴”字形似而误,眩也。《素问·厥论篇》即作“眴仆”。眴仆,人发眩晕而偃仆在地。)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少阳之厥,则暴聋頬肿而热,胁痛,䯒不可以运。(䯒,指指脚胫,《千金》作“髀”。)太阴之厥,则腹满䐜胀,(䐜胀,指浊阴之气滞留人体导致的胀满。)后不利,(指便秘。)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赤,腹满心痛。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泾,指血气通流,《太素》无“泾”字。溲,指大小便。)好卧屈膝,阴缩,(男性表现为阴茎、阴囊收缩入腹,女性则为阴道、乳房内陷。)肿䯒,(指脚胫肿。)内热。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不训丕,奉也。谓,奉其盛虚所在之经脉,取其穴而刺以行补泻。)
太阴厥逆,(指太阴之厥的危重进展阶段。)䯒急挛,(脚胫拘急痉挛。)心痛引腹,治主病者。(治,《唐韵》直之切《集韵》《韵会》澄之切《正韵》陈知切,读若持。治主,即持主,持身之主,亦即心主,心包也。太阴厥逆证候危重会导致心包疾病。治主病者,张介宾说:“谓如本经之左右上下,及原俞等穴,各有宜用,当审其所主而刺之,余准此。”其言非是。)
少阴厥逆,(指少阴之厥的危重进展阶段。)虚满,(虚满,指患者自觉腹部胀满痞塞不舒,但按之空虚柔软、无压痛,叩诊呈空声。)呕变,(呕逆也。)下泄清,治主病者。(下泄清,主要表现为排泄物清稀且含未消化食物残渣。少阴厥逆证候危重会导致心包疾病。)
厥阴厥逆,(指厥阴之厥的危重进展阶段。)挛腰痛,(挛腰痛,自有脱漏窜误,当是“腰背挛痛”也。)虚满,前闭,(小便癃闭。)谵语,(胡言乱语也。)意志病者。(意志病,指神志异常。厥阴厥逆证候危重会导致神志异常。意志病者,《素问·厥论篇》作“治主病者”。)
三阴俱逆,不得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
太阳厥逆,(指太阳之厥的危重进展阶段。)僵扑,(指身体突然僵直倒地。)呕血,善衄,(衄,鼻出血也。)治主病者。(太阳厥逆证候危重会导致心包疾病。)
少阳厥逆,(指少阳之厥的危重进展阶段。)机关不利,(指关节僵直不灵活。)腰不可以行,(行,引也,牵引伸长之谓。)项不可以顾。(顾,回首也。)发肠痈不可治,(肠痈,痈疽之发肠部者。太阳厥逆并发肠痈的不可采用针刺治疗。)惊者死。(惊者,惊恐症也,是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死者,精气穷也。少阳厥逆并发惊恐症者,精气穷也。)
阳明厥逆,(指阳明之厥的危重进展阶段。)喘欬,(欬即咳。)身热,善惊,衄,呕血,治主病者。(阳明厥逆证候危重会导致心包疾病。)
手太阴厥逆,(指手太阴之厥的危重进展阶段。)虚满而欬,善呕沫,治主病者。(手太阴厥逆证候危重会导致心包疾病。)
手心主、少阴厥逆,(指手心主、少阴之厥的危重进展阶段。)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
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俛仰,(俛即俯。)治主病者。(手太阳厥逆证候危重会导致心包疾病。)
手阳明厥逆,发喉痹,嗌肿痓,治主病者。(痓,或作“痉”,此处指口噤不能言。《正字通》云:“痓证有五,秦越人难经,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张仲景金匮:脊强者,五痓之总名,其证卒口噤,背反张而瘈瘲。” 嗌肿痓,指咽喉肿痛而口噤不能言。“手阳明”后当脱漏“少阳”两字,《素问·厥论篇》作“手阳明、少阳厥逆”。手阳明、少阳厥逆证候危重会导致心包疾病。)
师言:痿厥者,(痿厥,指因气血不足、经络阻滞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肢体痿软无力与四肢逆冷或昏厥并见的病症。)厥逆者,皆风痰湿热寒燥之霪于脏腑经络也。(霪,寒湿浸淫也。厥逆者,乃寒湿之邪浸淫于脏腑经络,久而成风痰、湿热、寒燥之症而致腹满乃至晕厥。)其微及甚,症之不一。(其,霪也。寒湿浸淫轻微还是剧过,症状表现会有不同。)其人及地,治之有别。(人体质不同,所居住地方不同,治疗即有区别。)故南地多湿多热,北地多风多寒。西地多痰多燥,东地多湿多霪也,此其地候之所临矣。是以上工之治,先知其方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倍顺网-股票配资-114配资网-个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